一塊穩定持續變大的餅,如何被上中下游廠商分食,如此龐大的監控產業養活了多少公司,往下看監控產業的食物鏈。
產業鏈
(from GeoVision 99年報)
上中下游關係在上表一目瞭然,一顆攝影鏡頭、一臺監控主機,需要機構元件、光學元件、編碼邏輯IC、CMOS、CCD、電容電感電晶體,PC板等,這些都屬於硬體上游供應商。許多關鍵零組件是值得注意的,例如H264編碼晶片的IC、俱有高畫素低雜訊的CCD晶片組、製程相對簡單耗能低的CMOS。監控系統之於編碼晶片、鏡頭晶片組,就類似iPhone之於Retina螢幕,像是筆電之於CPU、GPU繪圖晶片組,汽機車之於引擎。中游則是系統廠商,包括監視系統、影像擷取卡、數位影像處理。
從研華出身,創立ACTi(建騰創達)的監視系統廠商,直接挑戰品牌廠Axis、Sony、Panasonic,等於像是用85ºC的咖啡打星巴克的高價品牌市場。
出身台大著名實驗室的VivoTek(晶睿科技),正在代工和品牌的十字路口。
GeoVision(奇偶科技)、NUUO、Etrovision(壹傳科技)、Dynacolor(彩富)、Zavio、GVD(天才視野)、GV(前瞻視野,提供軟體total solution)、Messoa(宏訊)、EverFocus(彗友,
創業或接案初期,往往想做消費者看得到的東西,像是社群、購物、食物、照片分享、音樂、旅遊。這初衷是好的,因為創業本身就是消費者,在做自己可以接觸到的事物,改變自己想改變的世界,這一切美妙不過。但,不得不承認,這就是紅海,一個想法,一個平台早就不值錢,重點是要有行銷宣傳力,要有深掘掏出市場的潛力,一個不懈怠的團隊,持續炒熱網路消費型的服務,才能在三到五年得到成功的回餽。
監控產業的研究分析是筆者在接案過程中,意外碰撞出的火花,意外地瞭解產業生態,意外地從中找到生存方式,下集為讀者分享監控產業的基本常識和聚焦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