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買3C產品、到餐廳消費、逛百貨公司、大賣場採買民生用品、過年過節買禮送人、付費得到售後服務,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把錢掏出自己口袋,交換你覺得值得的事物。
過去,我們透過報紙得知新商品、拿產品目錄得知價錢、到實體店面逛一圈感受實物、業務親身聯絡我們,讓我們感受服務價值。
因此,我們靠比較產品價格和品質(也就是CP值,Capability/Price),幫助我們判斷我們是否要花這個錢,交換這個產品。
著眼於產品(Product)上的性價比,是上上個世代(西元1900~1990年)習慣的判斷過程。
90後,IBM體制僵化保守、搖搖欲墜之時,由54歲且有IT經驗的Louis V. Gerstner(誰說大象不會跳舞作者)上任董事長,決定邁向軟體服務之路。不賣硬體設備,改以客戶導向的售後服務業務為主,也就是說,IBM捨棄賺產品設計製造的錢,改以硬體搭配售後服務來讓客戶甘願掏出錢來。
IBM轉型的成功,所代表的是,銷售者不應只是關注在產品(Product)上,而是要深入瞭解客戶(Customer)的需求,找到能提供的服務價值(Service Value)。
題外話 --- 不喜歡海綿寶寶可以跳過 ---
IBM轉型以客戶服務價值的成功方式,讓我想到某個週末的一個下午看到海綿寶寶的卡通。
海綿寶寶試圖賣吹泡泡瓶給章魚哥,
海綿寶寶:你買了我這罐吹泡泡瓶就能吹出又大又圓又多彩的泡泡,而且我只賣一塊錢。(手指著旁邊的確又大又圓彩色豐富的泡泡)
章魚哥:真的嗎?
海綿寶寶:當然!
章魚哥:好,我買了。
買回去後,章魚哥除了吹出易破的小泡泡外,怎麼吹也吹不出又大又圓的泡泡,
因此,章魚哥馬上氣沖沖地回去找海綿寶寶算帳。
海綿寶寶看到章魚哥出現,心裡有底地立刻跟章魚哥說:你需要我們專門調製的泡泡水,泡泡水每個月收你二塊。
還沒等章魚哥追問,海綿寶寶繼續拿出厚厚的指導手冊說:含購買泡泡水一起報名參加我們"學習吹泡泡課程",把厚厚的指導手冊濃縮成一堂課的時間,一個月只要2.5塊。
後面接著是一連串的惡搞無厘頭對話。
從這個老少合宜(媽媽禁止小朋友觀看)的卡通裡,著實看到了商業行為的縮影。
到底海綿寶寶賣的是吹泡泡瓶(Product),還是往後客戶(Customer)所需的教學和維護(Service)呢?
--- 題外話結束 ---
從Product到Customer Service,然後?
從Product的CP值,到貼近Customer了解Service Value,這些商業行為都還在。
只是,現在這一代的年青人(1980-Now)出生在行動網路的世代。
想要Product的CP值,只要Google一下,成千上萬的性能比較,價格比較,顯示在電腦螢幕前。
客戶服務舉凡送貨到府、到府維修、客服專線、買貴退貨、24hr到貨等,都可以說是精進客戶服務的好例子,其中以Zappos客戶導向的網路服務為首,將客戶導向發揮淋漓盡致。
現在,你的選擇已經被上千萬的Product Information和無限上綱的Customer Service痲痹。
接下來,能夠左右你掏出錢的選擇,讓你相信的的是,Social和Sense。
Social不是網路
網路只是媒介,幫助我們做決定的,是媒介裡的『內容』和『產生內容的人』。
『內容』不代表什麼,但是如果100個人都說『好』的內容,那它就是值得吸收的內容,具有說服力的內容。因此在Web2.0有Digg, FunP推推王, PTT的推和噓, 來到社交服務有FB的讚, Google的+1,再再顯示網路不缺資訊,缺得是具有說服力,讓人信任的內容。
如何在網路裡,產生越來越多有價值的內容,有說服力的內容,讓人信任的內容,精確的內容,在複雜多變、廣大無邊的網路海洋裡,顯得困難而重要。
『產生內容的人』筆者認為有兩種,一種是"權威人士"、一種是"朋友"。
"過去的權威人士",就像是
為什麼書都要請人寫序,餐廳門口要掛藝人光顧過的照片,政治人物要請名人站台。這些動作,基本上就是一種透過權威人士來說服一般消費大眾,權威人士這樣做,他們會看好書,吃好吃的東西,到優質的店,推薦好的人,所以一般消費大眾就容易被說服,做出權威人士推薦的選擇。
但是現在,消費者擁有獨自思考的能力、尋找資料的能力,要讓權威人士說幾句話就說服消費者做決定,這種方式已脫離實際。
"現在的權威人士",透過網路,會是美食部落客介紹美食、阿達的3C世界、蔡阿嘎介紹活動、女王寫男女情愛觀點等。筆者解讀,這就是『個人媒體的崛起』,其產物就是眾多部落客,試圖透過網路,每日不懈地產生自己的內容,建立自己的權威與信任感。
相較於權威人士-部落客,
"朋友"和部落客只有一線之隔,朋友是你再熟悉不過的人,現在的權威人士-部落客,好像從文章裡熟悉了,卻不太認識彼此生活。
因此,朋友間的歸屬認同感,造成消費者的選擇改變,是每頓午餐、每項消費都會發生的事情。
產生內容的人,內容的評薦制度、內容的平台,每個元素都是Social世界裡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想像一下,
看了某篇文章有被推薦的餐廳、連結過去部落客寫的美食評論、透過iPeen網找出餐廳精準的資訊,再和朋友討論看看是不是要吃這家餐廳。
每個行為都繞著這些角色運轉,無一例外。抓住Social裡的任何一個關節,把機會做到最大,都會讓你成功。
Sense是感覺!
女孩對男孩說:『你很好,但我對你沒有感覺。』
Steve Jobs say, "It'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."
在法律辯論、市場分析、數據說明,絕對不能用“我覺得...”。
在2,30年前,你說:『這東西雖然很貴,但我覺得我想要它』,很多人會覺得你瘋了。
但是,回到現在的世代,硬體成本已被電子代工產業鏈打到最低,也就是說,以Cost Down為標準製造出來的產品,其實大同小異,那消費者去計較幾千塊幹嘛呢?
現在的消費者更會計較的是,這產品有沒有符合個人風格,有沒有是別人都沒看過的設計,有沒有領先潮流。
我喜歡狂野,操縱感,所以選擇BMW。
相對有人喜歡沈穩內斂,所以選擇Lexus。
我喜歡商務機種,所以選擇HTC。
我喜歡創意文化商品,所以到華山藝文、好丘,買手工創意商品。
這些是什麼,這是商品的形象,商品的感覺,這就是Sense!
Sense就是Fu,不要像是官方網站一樣死板板的介紹,而是站在消費者來看,究竟看到一個新創網站,有沒有Fu,有沒有繼續用下去的衝動。每一處小地方的用心和設計,都會讓產品看起來不一樣。
總結
不得不承認,時代繼續往前邁進,行動通訊、網路、社交、媒體都在快速前進。
使用者的選擇決策方式也在前進,資訊爆炸並不恐怖。
恐怖的是,我們無法從中找到生存的機會。加油,我們都在努力前進的道路上!
<The article is inspired by 網路行銷從4P走來,走過4C,已經邁入了4S (一) Product的演進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